top of page
此刻的我懂得珍惜自己,因而快樂;我愚弄我自己,因而痛苦。我就是愛!

節錄自:hkscchannel  by   原文網址 :link

我們改變不了命運,究竟「生存」是什麼?即使輪迴了千生萬世,也許亦找不到答案!
但只要回歸原點,就會明白沒有東西是真的,只有當下的愛才是生命裡唯一的真實。

此刻的我懂得珍惜自己,因而快樂;我愚弄我自己,因而痛苦。我就是愛!

歌曲「禪」味很重,也許要用多一點力氣去消化,但欣賞JER努力透過音樂說故事,分享真我感覺。
只要有共鳴,就能聽到他心底的話。


其實由去年的「物語」三部曲,到今年的「重生」三部曲, JER已確立了一個「概念歌手」形象。

歌曲一脈相連,互相牽引;也佩服他堅持把更強故事性加入歌曲,使作品更富可聽性、更具感染力和更有靈魂。

借作者生平去說話

節錄自:楊樂笙 Facebook   原文網址 :link

《人類群星閃耀時》的`作者施威格(Stefan Zweig)係奧地利人,呢本書1927年出版,係一本歷史傳記結集,睇睇施威格後來的經歷,就知小克可能係借作者生平去說話。


施威格出呢本書之後6年,即1933年,希特拉上台,他決定離開奧地利,移居倫敦。1938年希特拉入侵奧地利,施威格國破家亡,後來他又離開倫敦,於1940年到達巴西。兩年後,他跟妻子在巴西自殺。


他留下遺書,稱他的精神家園歐洲已淪陷,對故鄉被毀滅感到痛心,在一紙護照中找不到自己的他決定帶著尊嚴離開,結束這流亡海外的旅程。
其實,只要施威格可以等待多3年,就可見證極權滅亡,希特拉死去,故鄉重光。


「悲憫中鼓舞 困惑中迷路     才驟覺 樂與苦原自創造」       悲憫迷路時,可自己創造快樂
「儲起的 微笑     留待燦爛晨曦 才用掉    繁星怎麼要發光 自有分曉」  有時候要學會等候,一切自有分曉。

歌曲最後一段加入了兩小段《迴光物語》的旋律,正正就是這句歌詞後出現的旋律「漆黑之中堅持望見 光譜」

共勉之  感謝Jer  感謝小克

文學唱得開?盤點題寄文學作品的粵語流行曲

節錄自:字花編輯室   原文網址 :link

 

柳應廷(Jer)最近推出三部曲的最後一首《人類群星閃耀時》,用了奧地利猶太裔作家史蒂芬‧褚威格(1881-1942)的代表作名字
,Jer前兩部曲《砂之器》和《狂人日記》其實已用了文學著作的名字。名字給人第一印象,進一步引人聯想,當然要千挑萬選,但世上作品多如恒河沙數,全新不如重用,無論填詞還是寫文,有時都會寧願借用另一種藝術媒介的作品之名,引發更大共鳴,或另外寄託新意,借者和被借者的關係,其實也給予聽眾/讀者不少玩味空間。

 

Jer的歌,別具另一種玩世的狂態:

看宇宙 多虛構 / 一出生 已劇透 / 舉骰子 送上帝手

塵世虛妄,只想盡情享受,後來雖然有所掙扎,最終仍發覺狂之不可免:

貪生 貪了新 不記得厭舊  / 蒼生肚餓時張口 / 雙眼睛雙耳朵 / 要入世享受 / 不必唱經不要唸咒

《砂之器》是松本清張最著名的推理小說,但歌詞怎樣推理?小克在這裡細細推算的是此生的親情羈絆,化文學原著的凶案為給母親的情書:

懷胎十月後十年後   根本那宿命定律刪不走   恆河沙數星宿   尚未綻放出 自由
成長自立後互承受   望母親突然白了首      其嶙峋雙手掬起似個沙漏

其實,歌詞第一句「風起了」就有法國詩人梵樂希和日本作家堀辰雄的典故,前者在《海濱墓園》這首詩裡寫出「風起了,唯有努力生存」,堀辰雄化用此意寫出感人的名篇《風起》。

來到《人類群星閃耀時》,由今生渡向他生,同時見眾生:

繁星怎麼要發光自有分曉      青空萬里俯瞰全世界對焦
困囿時分秒  看人類多麼渺小  沉淪在昨晚與他朝    原為了因還未了
(……)
情存萬有才是美妙  照耀恨不了    再恨仍照耀

 

著名傳記作家褚威格的原著,說的是十四個重要歷史人物生命中的璀璨時刻,串連起來就是人性與意志照耀後世的星空。這首歌說的卻是我們每一個人,最渺小最困囿,也可以感受有情的萬物。

人類群星閃耀時 - Jer柳應廷重生系列最終章 小克:送你最光的歌

節錄自:HK01  link
原文網址:link

阿Jer新歌《人類群星閃耀時》繼續由「物語班底」王雙駿(Carl叔叔)編監、小克填詞,Supper Moment作曲。(IG/ @jeremylaous)

書本《人類群星閃耀時》由奧地利作家史蒂芬‧褚威格創作的歷史傳記文集,讀者在仰望歷史星空的同時,能鼓起勇氣面對屬於自己的精彩瞬間。阿Jer新歌《人類群星閃耀時》今午率先在電台首播,DJ謝茜嘉亦有講解歌曲含義,他經歷一次又一次的輪迴,卻始終無法擺脫宿命離苦得樂。

經歷過多番掙扎與尋覓,才明白首先要學會愛自己:「飾演過狂人、做過孝子,經歷了多次輪迴,和相熟的人物以不同角色輪流出現觸動各種不同情緒,有苦有樂,卻始終無法打破宿命離苦得樂。每一世的角色都是為了體驗各種情緒而設定,而每一個角色都是由自己選擇,我珍惜自己因而快樂,如果我愚弄自己因而痛苦,我其實就是愛。看着天際群星照耀天空,同時照耀心鏡,那一刻明白到,感恩跟自己說『我愛你,謝謝你』」。

Carl叔叔形容歌曲結尾部份是百鳥歸巢,包含物語以及重生系列共5首歌的元素:「阿Jer和監製Carl叔叔溝通,歌詞以及音樂上的設計亦與之前的作品有連繫,Outro部份是百鳥歸巢,重生系列並不只是三部曲,Carl叔叔形容Outro不只是《狂人日記》加《砂之器》,而是包含物語系列共5首歌的元素,以第六首《人類群星閃耀時》作為結尾。」不少樂迷大讚歌曲如藝術品一樣,直言非常感動亦為物話、重生系列畫上最圓滿句號。

柳應廷新歌背後,是褚威格的悲劇人生

 

節錄自: 馮睎乾十三維度  原文網址 : link

MIRROR成員Jer柳應廷的「重生三部曲」系列,今年先後推出《狂人日記》和《砂之器》,最終章亦在昨天問世。早前Jer預告歌名為七個字的歐洲文學名著,創意無限的網民就由《愛麗絲夢遊仙境》猜到《啟思語文新天地》,昨天揭盅,答案原來是《人類群星閃耀時》。
很多人均未聽過此書,我看過,反而不知道中譯名稱。提到「歐洲文學名著」,浩如煙海,一般不會想到《人類群星閃耀時》;即使以作者褚威格(Stefan Zweig)的作品論,此書在1927年出版時,儘管一如作者其他書般受歡迎,也絕對算不上是其代表作。然而在今日香港,回顧褚威格的一生及其《人類群星閃耀時》,卻別具一番意義。


今天先講褚威格的生平。褚威格是奧地利作家,1881年生於維也納猶太富商家庭。他年少時已文才出眾,長大後著作等身,由小說詩歌到戲劇傳記,旁及文評翻譯,俱有作品。但論文學價值最高、最負盛名的,當推其筆法流暢可喜、對角色心理刻畫入微的小說,其中尤以《一個陌生女子的來信》最膾炙人口——這部中篇小說在1948年更被德國導演Max Ophüls 拍成同名電影。


褚威格在上世紀二、三十年代文壇聲名鵲起,歐洲無人不曉,朋友圈盡是耀眼的明星,包括詩人里爾克、心理學大師佛洛伊德、作家史尼茲勒等——順帶一提,史尼茲勒在1926年寫的《綺夢春色》(Traumnovelle),正是寇比力克遺作《大開眼戒》的原型小說。


言歸正傳,1933年希特拉上台後,褚威格預感到維也納不能久留,翌年果斷移居倫敦。1938年希特拉吞併奧地利,褚威格知道國破家亡,回不去了,便毅然加入英籍。隨後他離開倫敦,於1940年取道紐約到達巴西。那時納粹肆暴,對褚威格來說,應該是人類最日月無光的一刻;他看不到任何戰勝邪惡的可能,結果在1942年2月23日,跟妻子做了一個致命決定——在巴西居所內雙雙服毒自殺。


他留下一紙遺書,首先是感謝「巴西這美好的國家」,繼而解釋自殺緣由:「在我的語言世界對我來說已然淪亡,而精神故鄉歐洲亦已自行毀滅後(nachdem die Welt meiner eigenen Sprache für mich untergegangen ist und meine geistige Heimat Europa sich selber vernichtet),我每天都學習更愛這個國家多一些,卻發現已沒有任何地方,可使我甘願從頭開始過新生活了。」


褚威格作出這個悲哀的抉擇,是因為覺得滋養其精神和靈魂的世界,已一去不返了,無家可歸的浪遊令他太累,故盼望能不失尊嚴地結束生命。屈原、王國維到最後不也是如此嗎?對於今天很多香港人來說,似乎也面對着類似褚威格當年的困境——即「語言世界」的陷落和「精神故鄉」的滅亡。


但汲取褚威格以生命換來的教訓,我們其實更應該對未來抱有希望。想一想,褚威格如果能多活三年,不就等到黎明嗎?

Star1.jpg
star2.jpg
bottom of page